当前位置: 首页 农业百科

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中国及世界的农业发展现状怎样,未来发展趋势

时间:2024-07-1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农业百科 文档下载

加之一些农村党组织相对不够健全完善,整体观念和综合素质较低,使村级建设发展较慢,进而影响惠农政策等的执行,致使农业经济发展受阻。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不仅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基础与前提,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农”问题。

浅谈农业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论文

1. 我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之一的农业经济,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在实现社会公平效益上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我国就以其农业大国的形象立于世界,农业经济一旦落后,将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进而影响我国的国际地位。另外,我国农业人口比率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结果显示,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0.32%,农业劳动力市场广阔。因此,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所在。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并在十八大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人才和体制支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良好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呈现出飞速发展状态,一些较发达地区已初步实现现代化农业经济。然而,完善的农业经济需要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制度尚存缺陷,有待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劳动力,目前我国农业人口比例依然较大,其社保制度相对改善,但仍然不够健全,还处于探索阶段,甚至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村养老有形无实,这使农业劳动力无法安心于农业生产,一部分年轻劳动力放弃农业而进城务工,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由于我国近年来比较重视工业化生产,使得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精力分配较少,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程度相对较慢。农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网络化较差,农产品的市场扩展受到阻碍。较为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如农村道路质量低、无法承载大型载重车辆等问题,农田灌溉水质较低,电力供应较低等问题都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另外信息化覆盖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2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所遇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传统模式的生产经营是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较慢的直接因素。由于区域性形成的农业发展水平差异充分说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在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效益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一些落后地区则依然受到传统自然经济影响而进步缓慢。其次,国家对现代化农业的导向性不够,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与制度,但在实际实施中并未像计划一般顺利。加之一些农村党组织相对不够健全完善,整体观念和综合素质较低,使村级建设发展较慢,进而影响惠农政策等的执行,致使农业经济发展受阻。
3. 我国未来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建立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是时代的要求,只有着力将我国农业经济打造为具有市场化、科学化、商品化以及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特点才能高效快速地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放眼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其均有适应自我国情与发展状况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析可知,只有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才是发展之道,未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等进行科学有效的利用。
3.1 我国未来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农业经济
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土地资源广泛开发,二者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土地与环境资源保护已越来越被重视起来,科学合理地对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多品种农业经济作物来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目标。并通过以农业经济为核心来开发周边产品,如农业观光旅游、农作物文化节等项目,以此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充分开发利用,进而平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同时也是我国生态农业经济转向新阶段的标志。
3.2 多元化立体化农业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
所谓立体化农业经济,就是将生产空间划分出空间层次结构,分别在广泛性、深度和高度等不同层次的空间开展相应的农业经济项目,以对农业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这种多元化的立体农业经济模式相较于传统平面型农业有效降低了生产投资成本并成功使各层次间的多种农产品供需形成良性内部循环,并且一些项目搭配还能够提高农产品在加工、储藏、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中的价值。
3.3 我国未来发展将趋向于科学化集约型的农业经济
集约型农业经济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通过采用较先进的技术措施来进行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方式。集约型农业经济大致分为劳动集约、技术集约和资金集约三大类,结合我国国情来看,多以劳动集约和技术集约为主,资金集约则依然还在进行试点实验中。劳动集约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为社会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技术集约则有效提升了劳动力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劳动技术集约化,生产意识生态化,生产设备的科技化以及农产品的市场化。我国农业经济目前已走在高效高产的道路上,全面实现科学化集约型农业经济势在必行。
4. 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所在,只有有效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世界地位大幅提升。以下针对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4.1 坚持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措施,并进行产业化经营管理
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就是结合我国国情与基本情况,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到农业经济建设中去,通过先进的现代科技来对农业加以改造、对新型农作物加以研发来提升现代农业体系、用现代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来管理引领农业经济发展,加大力度提升我国农业的水利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各因素如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以此提升农业经济的总体效益和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需要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和经营模式来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步伐,进而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是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化力量不仅能充分发挥扩大农业市场、发挥市场经济优势,更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深化。农业产出率和利用率的不断提高能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这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4.2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随着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其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经济的关键因素。科技兴农战略在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能进一步创新农业体系并深化农业科技体制的变革。鉴于此,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速度以保证农业技术的研究创新能使科技发展适应农业发展需求,与此同时还应定期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交流与推广活动,将新技术新观念渗透到一些落后地区中去,来确保我国农业经济的全面进步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不仅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基础与前提,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农”问题。通过城乡发展力度的加大和有效统筹,配以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中来,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为未来成熟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国只有重视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才能有效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并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生态化发展并配以立体化集约化经营管理先进观念,将推动我国尽快迈向成熟的现代化农业经济道路。
参考文献:
[1] 唐勇. 浅析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及现状[J]. 农业经济,2012-04-15.
[2] 关明文.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J]. 农业经济,2013-02-15.
[3] 许卫星. 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05.

中国及世界的农业发展现状怎样,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1) 低碳经济模式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从农产品生产的产业链分析,农业生产消耗用碳大致有三种途径:①化学性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如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②农业机械的制造和使用,如拖拉机、耕地机械、水泵等;③农产品的加工流通过程中能源使用,如加工过程、运输和包装等。那么就需要针对性的改变原有高碳的农业生产方式,向低碳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2)节约资源能源的耕作技术
(1)保护性耕作技术。中国传统农作制度中精耕细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好的耕作习惯,
但过分的精耕细作不但消耗大量能源,也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有负面作用。
(2)节水抗旱技术的推广。
由于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由此而来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各国。农业作为依赖自然再生产提供产品的重要产业部门,与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之间发生双向影响关系,即农业生产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又对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直接的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在这种模式和理念下农业生产方式和活动发生改变,改变的方向是“低碳化”,改变的内容是在尽量不减少农业产出和收益的前提下,各种农业活动减少含碳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消耗。本研究以产业链和技术的视角,讨论了耕作技术、农用化学品投入、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低碳化发展方向,以及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化和产业链末端的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低碳化发展趋势。可以预见,传统的以高碳、高耗能、不节约资源、环境不友好的现行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走向末路,以低碳、节约资源能源、环境友好为显著特点的低碳经济模式必将成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这将会对未来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主要问题是日益减少的土地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中国人口正在经历老龄化,农业的现代化和土地利用率方面待提高,增加产量(保障质量的前提下)。不过咱们国家在粮食方面,解决了温饱,还没有借别国的粮食,说明了国家对农业的各方面扶植力度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