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在一万年前,农业在中国逐渐发展,为文明进步打下基础。美洲作物的引入对中国农作物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成为这一时期农学的集大成之作。新中国成立后,以高科技应用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以占世界7%的土地,成功养育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关键提示兴修水利的功用主要有三: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洪涝灾害;解决交通运输困难。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可分为六个阶段:一、农业技术萌芽期:新石器时代(约10000-4000年前)见证了农业技术的起步。约在一万年前,农业在中国逐渐发展,为文明进步打下基础。
二、技术初步形成期:夏、商、周(前2100-前771年)时期,青铜农具的出现和水利工程的兴起标志了农业技术的初步发展。
三、精耕细作发生期: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代,炼铁技术的突破带来了铁农具和畜力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显著提升。
四、北方旱地技术成熟期:秦、汉至南北朝(前221-589年)期间,耕作、耙地、耱地等技术的完善,以及《齐民要术》等农书的问世,标志着北方旱地农业技术的成熟。
五、南方水田技术形成期:隋、唐、宋、元(581-1368年)时代,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水田农业技术体系得以形成,农具的发明与普及以及农书的撰写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六、精耕细作深入发展期:明至清前中期(1368-1840年)面对人多地少的矛盾,农业生产进一步向精耕细作发展。美洲作物的引入对中国农作物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依托高科技取得显著成就,中国以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从1949年的20%提升至42%。
概括说明我国古代农业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六个主要阶段:1. 农业技术萌芽期:在新石器时代,约一万年前,中国农业逐渐从采集和渔猎经济中分离出来。这一时期的农业为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2. 农业技术初步形成期:夏、商、周时期,大约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771年,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使得青铜农具开始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开始起步,农业技术得以初步发展。
3. 精耕细作发生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炼铁技术的发明标志着新生产力的崛起。铁农具和畜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4. 北方旱地精耕细作技术形成期: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9年,这一时期见证了中国北方旱地农业技术的成熟。耕作、耙地、耱地等技术的配套使用,以及大型复杂农具的发明和应用,都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成为这一时期农学的集大成之作。
5. 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形成期:隋、唐、宋、元时期,公元581年至1368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水田农业技术也逐步成熟,专用水田农具的发明和普及,以及棉花的推广种植,都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
6. 精耕细作的深入发展期:明朝至清朝前中期,公元1368年至1840年,面对人多地少的矛盾,农业生产进一步向精耕细作化发展。美洲作物的引进对中国农作物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多种经营和多熟种植成为主流。
新中国成立后,以高科技应用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农业科技方面,中国逐渐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从1949年的20%提升到42%。中国以占世界7%的土地,成功养育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古代中国的农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1.生产工具的进步
(1)夏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2)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
(3)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4)曹魏马钧创制了先进的灌溉工具翻车,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
(5)唐朝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
2.兴修水利
(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
(2)夏商周时期,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3)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工郑国修建郑国渠。
(4)秦朝时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
(5)隋朝时,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的水利工程仅江南就超过六朝的总和。
(7)元朝政府先后修治、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将几大水系贯通起来。
关键提示
兴修水利的功用主要有三: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洪涝灾害;解决交通运输困难。
3.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及推广
(1)商周时期,后来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植。
(2)唐朝时,农作物品种增多。
(3)明朝时,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
(4)清朝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4.生产技术提高和经验积累
(1)商周时期,人们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的生产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明朝后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